英语巴士>汉语词典>就是>

就是的意思

jiù

shì

就是

拼音:jiù shì

结构: (左右结构) (上下结构)

就是的意思

  • 基础词义:

    就是1①用在句末表示肯定(多加‘了’)我一定办到,你放心~了。②单用,表示同意~,~,您的话很对。其他‘就’和‘是’合用的情况,参看‘就摹。 就是2 [jiùshì]连词,表示假设的让步,下半句常用‘也’呼应为了祖国,我可以献出一切,~生命也不吝惜ㄧ~在日常生活中,也需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。

  • 详细释义:

    1. 连词:(1) 表示假设。下半句常用「也」字相呼应。

      《醒世恒言·钱秀才错占凤凰俦》:“就是在下,也非惯於为媒。因年常在贵山买菓,偶闻令爱才貌双全,老翁又慎於择婿,因思舍亲,正合其选,故此斗胆轻造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:“ 兰孙 道:‘今日为了父亲,就是杀身,也説不得,何惜其他!’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一回:“夫人道:‘就是如此,也只好慢慢劝他。这是急不得的。’” 张天翼 《新生》:“他记得那个金鱼池里的青苔--就是到了冬天都也碧绿的。”

    2. 就好象,正象。

      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三五回:“俺们是没时运的,行动就是乌眼鷄一般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一:“ 满生 听得此言,就是九重天上飞下一纸赦书来,怎不满心欢喜?”

    3. 用于句末,表示肯定。

     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补遗·台省·台疏讥谑》:“你每只将 殷正茂 与 沉汝梁 两个来,取供问罪就是了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:“ 大郎 道:‘这个却不知道,叫他出来就是。’” 张天翼 《谭九先生的工作》:“我总照拂你就是。” 周立波 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十四:“ 老疙疸 你分了就是。”

    4. 犹言不过,只是。表示转折。

      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七一:“﹝这所房子﹞下多大的雨,绝对,绝对不漏!就是呀,夏天稍微热一点。” 老舍 《二马》第三段十三:“ 西门夫人 是个好女人,就是有一样,常搅乱我的工作。”

    5. 正是;偏偏。

      毛泽东 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》八:“马克思主义者不应该害怕任何人批评。相反,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要在人们的批评中间,就是要在斗争的风雨中间,锻炼自己,发展自己,扩大自己的阵地。”

    6. 表示同意。常单用。

      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四八:“‘就是!就是!’ 晓荷 赶快的说:‘我也这么想!’”

  • 网络释义:

    就是

    就是(jiù shì ,ㄐㄧㄨˋ ㄕㄧˋ),一作副词用,表“仅”、“只有”;二作连词,表“非此即彼”;三作语气词。

  • 就是相关字义

    • 读音:jiù

      1.凑近;靠近:迁~。避难~易。

      2.到;开始从事:~位。~业。~寝。~学。~职。

      3.被;受:~歼。~擒。

      4.完成;确定:成~。功成名~。生铁铸~的,不容易拆掉。

      5.趁着(当前的便利);借着(有时跟“着”字连用):~便。~近。~手儿。~着灯光看书。

      6.一边儿是菜蔬、果品等,一边儿是主食或酒,两者搭着吃或喝:花生仁儿~酒。

      7.表示动作的对象或话题的范围:他们~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。~工作经验来说,他比别人要丰富些。

      8.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内:我~来。您稍等一会儿,饭~好了。

      9.表示事情发生得早或结束得早:他十五岁~参加革命了。大风早晨~住了。

      10.表示前后事情紧接着:想起来~说。卸下了行李,我们~到车间去了。

      11.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(前面常用“只要、要是、既然”等或者含有这类意思):只要用功,~能学好。他要是不来,我~去找他。谁愿意去,谁~去。

      12.表示对比起来数目大,次数多,能力强等:你们两个小组一共才十个人,我们一个小组~十个人。他三天才来一次,你一天~来三次。这块大石头两个人抬都没抬起来,他一个人~把它背走了。

      13.放在两个相同的成分之间,表示容忍:大点儿~大点儿吧,买下算了。

      14.仅仅;只:以前~他一个人知道,现在大家都知道了。

      15.表示加强肯定:我~知道他会来的,今天他果然来了。我~不信我学不会。那~是他的家。幼儿园~在这个胡同里。

      16.表示假设的让步,跟“就是”2相同:你~送来,我也不要。

    • 读音:shì

      1.对;正确(跟“非”相对):一无~处。自以为~。实事求~。你说得极~。应当早做准备才~。

      2.认为正确:~古非今。深~其言。

      3.表示答应的词:~,我知道。~,我就去。

      4.姓。

      5.指示代词。这;这个:如~。由~可知。~可忍,孰不可忍?。~日天气晴朗。

      6.联系两种事物,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、属性:《阿Q正传》的作者~鲁迅。节约~不浪费的意思。

      7.与“的”字配合使用,有分类的作用:这张桌子~石头的。那瓶墨水~红的。我~来看他的。

      8.联系两种事物,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“是”后面所说的情况:他~一片好心。咱们~好汉一言,快马一鞭。院子里~冬天,屋子里~春天。

      9.表示存在,主语通常是表处所的词语,“是”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:村子前面~一片水田。他跑得满身~汗。

      10.“是”前后用相同的名词或动词,连用两个这样的格式,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,不能混淆:去年~去年,今年~今年,你当年年一个样哪!。说~说,做~做,有意见也不能耽误干活儿。

      11.在上半句里“是”前后用相同的名词、形容词或动词,表示让步,含有“虽然”的意思:诗~好诗,就是长了点。东西旧~旧,可是还能用。我去~去,可是不在那儿吃饭。

      12.用在句首,加重语气:~谁告诉你的?。~国防战士,日日夜夜保卫着祖国,咱们才能过幸福的日子。

      13.用在名词前面,含有“凡是”的意思:~有利于群众的事情他都肯干。

      14.用在名词前面,含有“适合”的意思:他想的很~路。这场雨下的~时候。东西放的都挺~地方。

      15.用在选择问句、是非问句或反问句里:你~吃米饭~吃面?。他不~走了吗?。你~累了不~? ⑾(必须重读)表示坚决肯定,含有“的确、实在”的意思:我打听清楚了,他那天~没去。这本书~好,你可以看看。

    客服QQ:214875213
    用户反馈
    请选择反馈类型(可多选):
    您的联系方式:(如需回复请填写联系方式)
    反馈内容:
    提交成功 小编会尽快处理
    回到顶部
    点击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