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语巴士>汉语词典>通体>

通体的意思

tōng

通体

拼音:tōng tǐ

结构: (半包围结构) (左右结构)

通体的意思

  • 基础词义:

    1.合为一体。

    2.谓媾合。

    3.文章的整个体例。

    4.全身;浑身。

    5.整个物体。 6.全部。

  • 详细释义:

    1. 合为一体。

      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通体于天地,同精于阴阳。”

    2. 谓媾合。

      汉 司马相如 《琴歌》之二:“交情通体心和谐,中夜相从知者谁。”

    3. 文章的整个体例。

      晋 杜预 《<春秋经传集解>序》:“ 仲尼 从而脩之,以成一经之通体。” 清 袁枚 《随园诗话补遗》卷四:“少年之诗,往往有句无篇,能通体完密者最少。”

    4. 全身;浑身。

      唐 韩偓 《寒食日沙县雨中看蔷薇》诗:“通体全无力,酡颜不自持。”《绿野仙踪》第十四回:“八人觉得通体鬆快,如释 泰山 。” 老舍 《正红旗下》十一:“他们满面红光,满身绸缎,还戴着绣花的荷包与褡裢,通体光彩照人。”

    5. 整个物体。

      清 沉初 《西清笔记·纪庶品》:“ 痕都斯坦 玉盘椀,其薄如纸,而製甚佳,规矩凹凸,通体毫髮不差。” 清 张德彝 《随使法国记·使事记》:“墻厚一丈,渐减至顶厚二尺,通体坚固,海中虽有狂风巨浪,不至有撼动之险。”

    6. 全部。

      鲁迅 《故事新编·采薇》:“尤其可议的是他们的品格,通体都是矛盾。” 老舍 《骆驼祥子》十三:“ 老程 极快的穿上衣裳,钮扣通体没扣。”

  • 网络释义:

    通体

    【出处】唐·韩偓《寒食日沙县雨中看蔷薇》诗:“通体全无力,酡颜不自持。”清·沈初《西清笔记·纪庶品》:“痕都斯坦玉盘椀,其薄如纸,而制甚佳,规矩凹凸,通体毫发不差。”【释义】全身;整个物体。

  • 通体相关字义

    • 读音:tōng
      [tōng]

      1.没有堵塞,可以穿过:管子是~的。山洞快要打~了。这个主意行得~。

      2.用工具戳,使不堵塞:用通条~炉子。

      3.有路达到:四~八达。火车直~北京。

      4.连接;相来往:沟~。串~。私~。~商。互~有无。

      5.传达;使知道:~知。~报。~个电话。

      6.了解;懂得:~晓。精~业务。粗~文墨。不~人情。他~三国文字。

      7.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:日本~。万事~。

      8.通顺:文章写得不~。

      9.普通;一般:~常。~病。~例。~称。

      10.姓。

      [tòng]

      用于动作:打了三~鼓。挨了一~儿说。

    • 读音:tǐ
      [tǐ]

      1.人、动物的全身:身~。~重。~温。~质。~征(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)。~能。~貌。~魄(体格和精力)。~育。~无完肤。

      2.身体的一部分:四~。五~投地。

      3.事物的本身或全部:物~。主~。群~。

      4.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:固~。液~。~积。

      5.文章或书法的样式、风格:~裁(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,可分为诗歌,散文,小说,戏剧等)。文~(文章的体裁,如“骚~”、“骈~”、“旧~诗”)。字~。

      6.事物的格局、规矩:~系。~制。

      7.亲身经验、领悟:~知(亲自查知)。~味。身~力行(xíng)。

      8.设身处地为人着想:~谅。~贴。~恤。

      9.与“用”相对。“体”与“用”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,指“本体”和“作用”。一般认为“体”是最根本的、内在的;“用”是“体”的外在表现。

      [tī]

      〔~己〕a.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;b.亲近的,如“~己话”,亦作“梯己”。

    客服QQ:214875213
    用户反馈
    请选择反馈类型(可多选):
    您的联系方式:(如需回复请填写联系方式)
    反馈内容:
    提交成功 小编会尽快处理
    回到顶部
    点击反馈